发布日期:2013-04-08 00:00:00浏览次数:12065来源:来源: 北京日报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本报上海记者站专电(记者 张硕)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介绍,截至7日17时,上海市新确诊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截至目前,上海共发现10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其中死亡4例,另外6例正在隔离治疗之中。
患者沈某,男,59岁,安徽人,退休人员。患者3月25日出现反复发热、咳嗽,自行至附近药房购买药物服用,未见好转后,患者于3月30日至4月1日先后前往浦东新区唐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就诊。4月4日,患者前往仁济医院浦东分院就诊,诊断为重症肺炎,正在积极治疗中。4月6日晚,经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按照有关要求,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市级临床专家组对该病例进行讨论,专家依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4人,截至目前均未发现异常。
患者李某,男,67岁,上海人。患者3月29日出现全身酸痛、发热,于3月30日前往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就诊,诊断为左上肺炎。4月7日凌晨,经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按照有关要求,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市级临床专家组对该病例进行讨论,专家依据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目前患者病情稳定,正在积极治疗中。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2人,截至目前均未发现异常。
截至7日下午,上海市累计对10例确诊病例的194名密切接触者开展了医学观察。所有密切接触者中,累计出现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等症状的密切接触者2人。目前2人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治疗,实验室检测均已排除H7N9禽流感。
据新华社4月7日电 安徽省卫生厅4月7日通报,安徽省新确诊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患者李某,男,55岁,亳州市谯城区人,从事活禽销售与宰杀工作。3月28日患者发病。4月1日因病情加重至亳州市某医院治疗。目前,患者病情稳定。4月6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为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4月7日,安徽省专家组依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印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3年第1版)》,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经调查,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共有12人,截至目前,均未发现有异常。
分析
高密度养殖:病毒滋生“温床”?
禽流感再袭中国,截至7日,21人确诊感染,6人死亡。
近10多年来,从H5N1、H9N2到H7N9,禽流感频频“光顾”我国,花样不断翻新。虽然原因尚迷雾重重,但密度高、卫生差的家禽业养殖现状,已然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床”。阻击禽流感,必须从养殖源头做起。
据不完全统计,禽流感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大范围发生,在全世界已经有十多次,我国更成为“重灾区”之一。
部分专家认为,这与我国现有禽畜高密度的养殖环境、不科学的运输手段等分不开。产业发展速度过快,而饲养管理、财力物力、科技等水平没有跟上,不少地方的养殖业仍处在“原始阶段”。
在我国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过渡进程中,采用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本是发展方向,但过于低廉的养殖利润,让不少禽类养殖户减少场地投入、以数量取胜,“过密化”饲养成为禽流感传播的重大安全隐患。
天津一家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肉鸡通常采取高密度养殖,不少养殖场一平方米挤着十几只鸡,很容易发生疫病。
“禽流感从动物之间传播,变成能传染给人并造成严重危害,人类饲养方式值得反思。”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上海生态学会顾问徐宏发说,狭小的空间里动辄养殖成千上万甚至十几万只家禽,大大增加了病毒、细菌的传染风险,变异速度也有可能加快。
“超过一定规模后,密度每增加一倍,感染疫病的风险要增加六倍。”中国兽药协会副秘书长王忠强说,任何一个环境都有合理的载畜量,多大面积只能承载多少畜禽,如果密度过大,容易导致疫病多发。
但王忠强也认为,规模化和集约化不是简单地“集中化”。现在一些养殖小区没有按照标准建设,没有形成饲料和防疫统一,而只是把养殖户和畜禽集中起来,布局小、散、乱,卫生条件不达标,带来的只有风险。
而且,一些养殖户没有严格实施生产环境的封闭隔离,畜禽同养、人禽同住,笼舍狭窄、又没有及时消毒清洁,也增加了疫病快速、大面积传播的几率。
专家认为,养殖密度过高、疫病多发,还会导致病死率较高,无害化处理能力难以跟上,病死的畜禽才会一度被端上“餐桌”,或漂流“过江”。
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是人类的危机,也是反省自己、调整产业发展的契机。想要真正阻击禽流感,源头的监控和预防必须到位。
“不能为了产肉量,过于提倡太高密度的饲养和快速养殖。”徐宏发说,禽类饲养和选种不能忽视抗病性。人与自然间有条“潜规则”,不遵守规则,会引发事件向不可控制的地方发展。
“活禽进城,宰杀简陋、随意也埋下隐患。禽流感问题反复出现,人口密集区域的人禽接触需引起重视。”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说,应提升家禽运输、销售和宰杀的环境要求。
王忠强说,未来应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目标,着力推进养殖业的设施化程度,降低疫病风险。这种“量力而行”要求配套及时跟上,无害化处理能力、养殖面积和环境载畜量等都必须严格达标。
台湾新发现5例疑似病例
其中3例已排除
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7日中午举行记者会,通报在过去24小时里,当局卫生部门疾病管制局共接获5例疑似H7N9流感病例报告,其中3例已排除感染,其余两例仍在检验中。
台湾疾管局副局长周志浩介绍说,4月3日至今,台湾累计接获20例疑似H7N9流感病例报告,除仍在检验的两例外均已排除感染H7N9。
台湾流行疫情指挥中心6日举行第二次会议,评估认为台湾面临H7N9流感疫情的威胁更为严峻,需持续加强搜集大陆动物、人类疫情及防治作为等信息,并强化对民众预防宣传工作。会上还要求台湾各医院严格检查H7N9流感防治准备情况。
据悉,该中心指派的首批两名流行病学专家已于6日抵达上海,前往当地医院了解H7N9流感疫情及防治经验。台疾管局局长张峰义表示,后续还将视情况继续派专家前往大陆了解流感防治情况。
另据台北市动物保护处消息,台北市持续监测公园绿地的野鸽与雀鸟,并已禁止喂食公园内禽鸟,不听劝导者将被罚款新台币1200元以上。
应对
中国疾控中心:
检测试剂发至409家实验室
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已向409家全国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发放H7N9禽流感检测试剂盒。
记者7日从中国疾控中心获悉,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还向8家全国传染病重大专项网络实验室(包括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警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科院病原所和动物所等机构的实验室提供了H7N9检测试剂和方法,并为世界卫生组织、蒙古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提供了检测方法。
按照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中国疾控中心近日多次参加WHO总部召开的电话会议,通报疫情进展、病毒检测分析及疾病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信息,与国际流感专家评估疫情性质、大流行风险及全球应对策略,与美国疾控中心等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商讨开展技术合作交流。
国家卫生计生委:
尽最大可能减少患者死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7日召开第四次会议时提出,要加强对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的临床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
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要求,要建立疫情发生地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省际间防控合作;全力救治患者,防止出现因为费用问题得不到及时救治现象;抓紧做好疫情溯源和源头控制,一旦发现动物疫情或监测阳性,要果断处置;要通过专家访谈等多种形式,引导公众科学认知,理性应对,并主动与世界卫生组织等有关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和地区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对于病例监测和救治工作,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提出,要坚持科学有度、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疫情分析研判,动态开展疫情研判和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要坚持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加强对重症病例的临床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同时,要加强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杜绝医务人员感染,严防疫情扩散蔓延。要按照分类管理、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疫情监测,重点开展不明原因肺炎监测和流感样病例监测。要抓紧组织科技攻关,为下一步疫情防控提供技术保障,发挥中医药在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提示
农业部:
禽鸟感染H7N9无临床症状
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7日表示,H7N9禽流感病毒对家禽呈低致病力,可以感染鸡、鸽子等禽鸟,感染后没有临床症状。
于康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在上海活禽市场的鸡、鸽子中检出的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与人体中分离到的病毒高度同源,此前在国内从未分离到。该病毒在活禽市场检出率最高,在养禽场尚未检出,目前主要集中在上海,但不排除在更大范围内检出的可能性。
于康震介绍,农业部已先后两次向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重点省份派出8个工作组,特别是在已发现人感染病例的4个省市协助当地兽医部门开展监测排查工作。目前已对患者所在地和周边地区的活禽交易市场、养殖场户和野禽采集了11229份样品,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正在对各地送检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对后续检测结果,将继续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原则,依法按程序发布有关信息,并通报国际组织和有关部门。
目前,农业部已经印发了《动物H7N9禽流感紧急监测方案》和《动物H7N9禽流感应急处置指南(试行)》。于康震表示,农业部将突出重点区域,强化分类指导,指导各地全面开展疫情监测工作,进一步摸清病毒污染底数。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注意食品安全 预防禽流感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7日提示,应对H7N9禽流感病毒,应注意食品安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指出,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提示说,H7N9禽流感病毒除经呼吸道传播外,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尽管感染的来源及传播模式尚不能确定,但应采取以下措施预防感染:不接触、不食用病(死)禽、畜肉,不购买无检疫证明的鲜、活、冻禽畜及其产品;生禽、畜肉和鸡蛋等一定要烧熟煮透;在食品加工、食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生禽、畜肉的案板、刀具和容器等不能用于熟食;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保持手部卫生,常洗手。在食品制作之前、制作之中以及制作之后,餐前便后,处理生禽畜肉和生鸡蛋后等均要洗手等。
已有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