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6-21 00:00:00浏览次数:15258来源:健康报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健康报20130620讯:(记者衣晓峰 通讯员金 鸥)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乳腺癌的致病基因合成分子探针,用来探索乳腺癌基因显像,这一神奇构想离现实越来越近。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核医学科赵长久、付鹏等人完成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成功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及时、无创评价乳腺癌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MDM2)表达程度的影像学方法,使在分子水平发生改变的“早早期”乳腺癌诊断成为可能。课题相关论文刊发于《美国核医学》杂志上,并于近日获得2012年度黑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进展及人类对癌症发病基因认识的深入,癌症的诊断已由常规的CT、MRI、超声等手段上升至分子水平。运用影像学手段活体状态下定性和定量研究细胞、亚细胞和分子之间生物过程及其生物学行为,使得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相关分子的异常改变,可以通过影像学方法能对“早早期”疾病做出甄别。
赵长久课题组将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MDM2)作为研究靶点,利用“反义技术”合成了针对恶性肿瘤特异性极强的新型影像分子探针。通过一系列体外、体内研究,证实分子探针在体内外生物学特性稳定,在乳腺癌细胞内有较大摄取比率,在乳腺癌小鼠体内肿瘤区有较多分布。研究结果表明,MDM2分子探针能在乳腺癌小鼠身上进行分子成像,获得MDM2在肿瘤区分布的优质图像,且能在活体内无创伤性地定性、定量评价乳腺癌组织MDM2的表达程度。
据文献报道,耐药性和放疗抵抗是乳腺癌疗效欠佳的最大“拦路虎”。癌基因MDM2(小鼠双微体扩增基因)在鼠和人的很多组织中都有表达,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复发、放化疗抵抗等有关联。
摘自:http://www.jkb.com.cn/htmlpage/37/371687.htm?docid=371687&cat=0I&sKeyWord=null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2013.06.21 转载)
已有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