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今天是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免费注册

疾病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疾病知识

寨卡病毒无需恐慌

发布日期:2016-02-16 00:00:00浏览次数:13546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寨卡是乌干达语意为杂草。1947年,科学家在乌干达利用猴子研究黄热病,其中一只猴子突然出现发热症状。科学家从这只猴子体内分离出一种病毒,由于这些猴子生长在杂草丛中,因此科学家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寨卡病毒。1948年初,人们从当地非洲伊体内分离出寨卡病毒。血清学研究证实,人类也会被感染。

    寨卡病毒属黄病毒家族,与乙型脑炎/登革热病毒/西尼罗病毒是近亲。寨卡病毒通过蚊虫叮咬在人和动物间传播,属于人畜共患疾病,引起的人类疾病被称为“寨卡热”。蚊虫叮咬人后,经过3~12天的潜伏期后发病。寨卡热的主要表现为轻度发热,头疼/疲乏/皮疹/关节痛和结膜炎,手掌和足底红肿,口唇干裂,舌红如草莓。一般患病后无生命危险。但孕妇如感染该病毒则胎儿有罹患小头畸形的风险,而小头畸形病可致胎儿流产或死胎。但世界卫生组织则称,当前并无寨卡病毒与小儿小头畸形病有直接联系的确切证据。历史上,非洲/南太平洋岛国地区曾发生过寨卡疫情,但此次疫情则起源于巴西等南美洲国家。
    目前还没有治疗方法治疗寨卡病毒或疫苗。控制寨卡病毒的主要方法是消灭蚊虫孳生的条件,用驱蚊剂和蚊帐等方法防止蚊虫叮咬。
                                                   (据《人民日报》)
分享到: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注册
用户名
单位
密码
确认密码

已有账号?登录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