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免费注册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新闻宣传  > 热点新闻

大学生“跑不动”根在“圈养”过度

发布日期:2012-12-19 00:00:00浏览次数:6199来源:健康报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新闻作者:谭嘉 徐秉楠 

  1127日,上海东华大学松江校区内,一名大三男生在跑完1000米体质测试后猝死。

  此前9天,21岁的大学生陈杰倒在了2012广州马拉松10公里终点线上。

  因参与人少,且担心学生发生意外,北京、武汉、西安、南京等地多所高校运动会近年都陆续取消了3000米以上的长跑项目。

  在为逝者送上哀思的同时,本应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成了“跑不动”一族的现实,又一次加重了我国学生体质持续下降这一社会“心病”。

  大学生缘何“跑不动”

  长跑逐渐淡出高校校园,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青少年体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主任郭建军感到忧心忡忡,“大学生以前是跑得慢,现在是不能跑,由此反映出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滑问题令人担扰。”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去年公布的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大学生身体素质25年来持续下降。与1985年比,大学生肺活量下降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10.3%10.9%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日积月累的结果。”郭建军表示,多项青少年体育研究证实,运动锻炼习惯是从小养成的,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很多从小缺乏锻炼,且家长又担心发生意外,使他们对体育锻炼敬而远之。

  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记者对部分中小学校体育课开展情况进行了调查。小学、初中阶段的体育课受重视程度相对较高。江苏省无锡市梅村高级中学语文老师吴龙芳对记者说,“除了每周四节体育课,我们每天还会组织学生跑操。现在的孩子一有时间就上网玩游戏、聊天,平时锻炼的机会极少,如果学校再不重视,中考体育考试很可能通不过。”

  高中阶段情况最不乐观,升学压力致使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课占用。“体育课被占太正常了。”江苏省南京市某重点高中的高三学生小刘说,“就是上体育课,我们有些同学还会逃课在教室看书、写作业呢!”当被问及身体状况如何时,小刘表示,每天都吃得很好,上下学有家长接送,平时也没时间锻炼,虽然没觉得身体哪里不好,但上体育课会觉得很累。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玲教授分析指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不无关系。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传统短途交通方式,被公共交通工具和私家车取而代之;电视、电脑使学生课余活动由“动”到“静”。“有调查显示,课余时间,大部分学生是上网、看电视和听音乐,只有不到1/3的学生参加打球、跑步等体育活动。”

  北京大学医学部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季成叶教授认为,长跑等耐力锻炼被“冷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学校园中缺乏强有力的体育锻炼意识和风气”。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更多要靠“自觉”,但现在不少高校对体育锻炼重视不够,比如,冬季长跑在很多学校名存实亡,无人组织,难以激发学生跑起来的热情。

  “跑不动”埋下隐患重重

  多位受访专家指出,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延续到成年以后,对个人和社会都可能造成更大的健康危害和经济负担。

  季成叶指出,青少年时期是骨骼、肌肉发育的关键阶段,让人担忧的是,由于体育锻炼不足,我国青少年肌肉力量一直处于全面下降态势。有统计分析表明,与2000年相比,2005年,13~18岁中学城乡男生引体向上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次和1.4次;7~18岁城乡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7次和3.1次。

  而就在不久前,瑞典等国研究人员历时24年对瑞典近百万名男性健康状况的一项追踪研究显示,年少时肌肉强度越高,早逝风险越小。

  郭建军说:“世卫组织已明确提出,久坐不动和肥胖一样都是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缺少足够的体育锻炼、体力运动不足正使得我国的“小胖墩”群体不断增大。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下的肥胖人群已达到1.2亿人,其中,5岁以下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从2005年的5.3%上升到2010年的8.5%

  有研究显示,2003年,中国超重和肥胖所造成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的直接经济负担分别为89.7亿元、25.5亿元、22.6亿元和73.3亿元,合计归因于超重和肥胖的直接经济负担高达211.1亿元,占4种病合计直接疾病负担的25.5%。随着青少年“肥胖大军”的日益庞大,这些数字势必会“再创新高”。

  再不能重智育轻体育了

  “扭转学生体质下降的现状,当务之急是改变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培养青少年科学锻炼素养。”郭建军提出,应当让公众了解到,体育锻炼是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不能因噎废食,体育的作用不只是强身健体,还能有效地改善思维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青少年的跑、跳、投等各项体能发育有相应“敏感期”,错过最佳发育期,则将“事倍功半”。

  “促进体育锻炼应‘阵线前移’。”郭建军说,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应从小培养锻炼习惯,不同年龄有相应的身体活动能力要求,如0~3岁可多增加户外活动时间,3岁以后培养基本运动能力,7岁以后逐渐发展精细化动作等。“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大学生应当从现在起开始循序渐进的科学锻炼,锻炼应当遵循多样化、个性化的原则,从耐力、柔韧力、爆发力等多方面着手。”

  汪玲认为,提高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首先应当加强学校体育这一环节,保障学生体育教学课时和体育活动时间,指导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课余体育锻炼,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应完善体育测试制度,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以及体育考试成绩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适时开展高中体育会考,将体育成绩作为高校招收新生时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还可以通过建立体质健康监测中心,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及时为体质健康状况不良的青少年学生提供健康建议和运动处方。并利用社区和学校、家庭现有的体育器材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服务的方案,实施健康综合干预。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2012.12.19  转载)
分享到: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注册
用户名
单位
密码
确认密码

已有账号?登录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