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3-01-29 00:00:00浏览次数:15749来源:新华网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心理健康问题通常源于“关爱缺失”和“价值观迷惘”
——专访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徐凯文
据《京华时报》报道,1月18号,一名女大学生从蓟门桥西过街天桥跳下身亡。警方从她口袋里找到了5页的遗书,女生在遗书中说自己压力过大;据《江汉商报》报道,1月12号,一位24岁的大学生因求职不顺,与父亲吵架后,在荆州古城外跳河自杀;据《厦门晚报》报道,1月6号,集美大学大一学生从17楼坠亡。在不到1个月时间竟然出现了三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不禁让我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产生担忧。1月21日,新华网记者就此专访北大---徐凯文博士。徐博士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记者:徐博士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大学生自杀事件折射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存在这很大的问题。在您看来,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哪些问题?
徐凯文:其实只要是人就会有心理问题。大学生也是人,所以他们也会有心理问题,这是必然的。同时他们的心理健康会更容易受到社会关注。如今大学生最普遍的问题就是迷茫,缺乏学习动力,缺少对自我的认同。其中有个人的原因,也有社会的原因。现在基础教育越来越不正常,很多孩子越来越厌学。这应该是时代的特点,需要我们重视。
记者:大学生自杀是应该是心理疾病发展到极端的表现,类似的新闻屡见报端,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徐凯文:这个问题包含几个层面。首先是家庭层面。自杀的大学生往往来自有问题的家庭,离异,暴力、亲情冷漠等。现在家长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与孩子缺少情感交流,他们忙着赚钱、工作、做生意,以为给钱就是对孩子好。他们没有意识到,缺少情感交流会让孩子缺少安全感和亲密感。其次是应试教育。现在很多青少年学生厌学,是因为觉得学习痛苦、难受,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在他们看来,这是为了成人的目的,为了面子,他们在为别人受这些罪。
很多人在追问学生自杀事件时会问直接原因,或说诱因。其实诱因是不重要的。100个因素中,它只是其中一个,起到临门一脚的作用。失恋导致自杀,那多少人失恋都自杀了吗?关键是其他更重要的基础因素缺位。比如为什么失恋了就想要自杀,是因为眼下的爱情是最后一丝温暖,但每个人都应有的家人的、亲情的温暖呢?失去和他人,特别是父母亲、家人的情感连接,才会使人产生绝望的孤独。
记者:大学生心理健康危机背后,是不是也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
徐凯文:是的。特别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个人心态影响非常大,现在我们的社会教育从整体层面认同经济理性,金钱至上,很多人把人生价值观定的特别窄。比如很多大学生,你问他为什么上大学,他会说是为了老师、为了家长去学习。为什么进名牌大学,因为考上名牌大学将来会有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挣钱的就是好工作。这就是人生观价值观太狭隘,因而脆弱。
现代人把物质、金钱看成自己的全部支撑和成功标准,自然也影响到大学生。你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这些。你的家庭、亲情、爱好、对事业的追求、生活的追求以及行善的本性,都是你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生是具有丰富的内涵、意义和幸福,不是那么窄的。
记者:一项针对全国12.6万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其中20.3%的学生遇到过心理问题。也就是说每5个大学生就有1个曾遇到过心理问题。中国大学生心理疾病状况是否真这么严重?
徐凯文:这些调查数据并不一定可信。很多调查要看他是怎样的研究工具。什么叫产生心理障碍,它有若干项标准。《柳叶刀》是医学类的权威杂志,它的调查结果是,2005年的中国人有心理障碍的人数,占整体人群的17.5%。
大学生自杀率是远远低于平均水平的。因为受到媒体关注,大学生是受到最好照顾的,所有高校都有心理咨询中心。教育部要求,每5000个大学生就要有一名心理咨询师,各个学校都在专门开展工作。我们现在的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经常有人来的。北大学生觉得这不算什么。现在学校放假了,还是会有一些学生来寻求帮助。我们平均每个学期要辅导1000人次(指接受辅导的总次数,记者注)。我们还会通过同学或是老师来了解遇到困难,情绪困扰的同学,我们会主动去评估,分析,帮助。学生对我们是非常信任的。我们不会泄露他们的隐私,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我们还会定期开心理健康讲座,提升大学生的自我调节,心理健康水平。
记者:即便这样,仍然有很多大学生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乃至自杀事件。这些问题通常来自于哪里?
徐凯文:通常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源于感情问题和就业压力问题。这里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是“爱和被爱”的缺失。也就是说,来自亲情、友情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爱太少。导致他们的烦恼越积越多。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的疏离,遇到问题无法倾诉,这是出现极端情况的重要因素。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迷惘、狭隘和缺失则是更加普遍的原因。
记者:现在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很方便的交流感情,为什么不能解决大学生的感情需要呢?
徐凯文:互联网是便利的沟通渠道,但并不能缩短人与人的疏离感。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最好是面对面,情感方面就更是这样。比如你们来采访我,如果是电话采访,或者我们在网络上交流,很多想法就不能展开,不如我们面对面交流。所以,互联网提高了关系沟通的便捷性,但降低了关系质量。就像现在的宅男、宅女,会有很多感情问题。我不是反对互联网技术,而是希望人们注意弥补网络、电话等沟通方式的缺陷。我会跟一些教授建议说,你们应该经常跟学生吃饭,或者让学生到你家里吃饭,情感交流,建立亲如家人的关系,我们北大的很多教授都非常赞同,我们做过一个统计,75%的北大研究生导师都请学生吃过饭。
记者:据了解,大学生自杀在其他国家和地区也日趋严重。日本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跳下电车而死。据调查,日本大学生中38%的人曾想过自杀,另有5%的人更是正在“非常认真地考虑”。这是非常大的比例了。在台湾,“自杀已是15至24岁年龄层的第二大死因”这些地区经济这么发达,为什么自杀率反而这么高?
徐凯文:我称之为“价值观病”。心理疾病在西方更普遍,特别是美国。现在全世界都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实际上,全球心理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就是美国——高达24%,我们追求全球化,就是在追求美国化。美国文化一味追求成功,追求金钱,导致很多人焦虑和自杀。美国的《时代周刊》曾经四次以“焦虑”作为主题封面。西方的心理学家发现,从上世纪60年代到今天,美国人的焦虑程度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
所以2011年美国的心理学家提出一种新的说法“为什么焦虑是好的”,这从侧面说明,国外心理疾病的研究者“搞不定”了,所以要先接受它。
不仅美国,现在全世界都在逐利化,导致人们焦虑情绪越来越严重,所以医学界发明出很多药物来。2012年首季美国销量最高5种药中,有三种是抗抑郁、精神分裂的精神类疾病。可见精神疾病与其他常见病一样,极大的困扰着人类健康。但是仅靠药物是无法彻底解决焦虑问题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到,负面情绪也会使其他病症更加严重。比如癌症患者,很多都是因为焦虑情绪加重病情的。而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于治疗的,这已经被科学证明。同样是糖尿病人,如果他的心情愉悦,他的病情就更容易得到控制。如果他的情绪很坏的情况下,如果只控制血糖,他的病情也难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记者:经济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这也是人们焦虑情绪的重要原因。
徐凯文:中国精神疾病发病率,1986年第一次全国普查的时候为1.054%,1992年是1.12%。但是2005年第三次普查的时候,骤然增长到了17.5%。按说这二十年是太平盛世的二十年,为什么人们的焦虑情绪会增加呢?最主要的是社会变化加快,人们的心理变化加快,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速度也在加快,快到超出了人们的应对能力。就像电脑的CPU,处理的信息量过大会死机一样。20年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是分开的,下了班想找你都很难。现在老板一打手机,你就要处于工作状态。工作和生活没有界限。所以你要保持心灵的平和安静,就需要智慧和悟性。
记者:您刚才也提到基础教育急功近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那么基础教育的问题在哪里?
徐凯文: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残酷的竞争淘汰体制。为什么社会的“比”的心态这么严重,是因为它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从小到大都是这样,要么我上来你下去,要么你上来我下去。
北大的很多学生就是这样,一路都在跟别人做比较,最后上了北大,感到成功了,但来了北大还是在比较,走上社会还在比较,什么时候是个头呢?
北方某省每年有200个左右清华北大名额,该省有一所著名的中学,能占90多个。但这个学校几乎就像魔鬼学校。中午吃饭只有半小时吃完,休息时间很少,每个月只有半天自由活动时间,比监狱里的犯人放风时间还少。而这就是最成功的,也就是最功利化的基础教育模式。还有很多学校搞分班制,分普通班、尖子班。你学习好就能进尖子班,你学习不好就会进入普通班。这就是说学生随时都在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我们做过研究,凡是这种环境来北大的学生,都特别容易产生挫败感,特别脆弱,特别容易是去学习动力,更容易休学退学。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传道和解惑。所谓“传道”,就是价值观,你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你过的怎么样跟别人没关系。别人当官那是他喜欢当官,不一定适合你。你做好自己的就行了。解惑,就是解决他们的各种困惑和问题。相对而言,“授业”没有想象的那样重要。现在知识更新换代那么快,学生最重要的是有求知欲和自学能力。而基础教育对此的挫伤是需要重视的。
总之,人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定的过窄,把钱和社会地位当成唯一目标。如果所有人都以这个为目标,有多少人幸福快乐呢?
记者:判别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
徐凯文:这个因人而异。学术界对此并没有绝对严格的判断标准。但简单来说,至少内心平静,情绪稳定,有良好的亲密关系,这个亲密关系是指要学会爱和被爱。我们刚才说过,人的自杀通常都是因为“关爱缺失”,需要人关爱的时候,关爱缺位,就会使人心理陷入绝境。所以来自家庭、朋友、老师、同学等的关爱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在价值观上,人的本性都有行善和利他的因素。这种利他是指不仅让自己美好,也要他人美好。这是人的天性,善的根源。心理不健康的人,大多都以自我为中心,陷在自我的漩涡里出不来。哈佛大学曾经对109个人跟踪研究50年,后来整理出30个生活最好的,家庭幸福美满,30个生活不好的,酗酒入狱的等等。发现一个特别大的差别,就是前者有更多的公益、利他的行为,包括他们所捐的公益慈善的钱是后者的6倍。当然公益慈善不一定是捐钱。你在生活中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利他行为,比如你能不能为别人辅导功课?你能不能帮人推一下车,能不能对身边人多一声关心和问候?
(记者:高璎璎)
徐凯文简介:
北京大学副教授 临床心理学博士 精神科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副主任 总督导
北京和睦家医院(UFH),执业精神科主治医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注册系统 注册督导师 委员
秘书长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治疗与咨询委员会,危机干预委员会
委员
徐凯文博士多年致力于心理学工作者的培育,课堂风趣幽默,课堂活跃,更与时代相结合,拓展出《危机干预》,《罪犯心理矫治》,《心理创伤治疗》,《看电影学精分》、《用精分洞悉世界》等多种心理学落地工作坊,深受广大心理学爱好者和心理学从业者的欢迎。
上一篇:虚荣女必须接受的心理处方
已有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