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龄儿童合理膳食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
发布日期:2017-04-28 00:00:00浏览次数:12750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学龄儿童是指从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学龄儿童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充足的营养是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物质保障。因此,更需要强调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学龄期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积极开展饮食教育,培养学龄儿童健康的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学龄儿童要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经常进行多样性的身体活动,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以促进身心健康。
一、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学龄期是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营养健康素养的关键时期。学龄儿童应了解和认识食物及其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逐步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习惯,传承我国优秀饮食文化和礼仪,提高营养健康素养。
二、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学龄儿童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还处于发育阶段。一日三餐的合理和规律是培养健康饮食行为的基本。应清淡饮食,少在外就餐,少吃含能量、脂肪、食盐或添加糖高的食品和饮料。
三、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足量饮水可以促进学龄儿童健康成长,还能提高学习能力,而经常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他们发生龋齿和超重肥胖的风险。要合理选择零食,每天饮水800—1400ml,首选白开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不应饮酒。
四、不偏食节食,不暴饮暴食,保持适宜体重增长。
学龄儿童的营养应均衡,以保持适宜的体重增长。偏食挑食和过度节食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容易出现营养不良。暴饮暴食在短时间内会摄入过多的食物,加重消化系统的负担,增加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超重肥胖不仅影响学龄儿童的健康,更容易延续到成年期,增加慢性病的危险。
五、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充足的睡眠与减少静坐时间可强健骨骼和肌肉、提高心肺功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要尽可能减少久坐少动和视屏时间,开展多样化的身体活动,保证每天至少活动60分钟,其中每周至少3次高强度的身体活动、3次抗阻力运动和骨质增强型运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有助于维生素D体内合成,还可有效减缓近视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