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今天是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免费注册

交流与探讨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新闻宣传  > 交流与探讨

光明日报山坳人生照样出彩

发布日期:2013-12-09 00:00:00浏览次数:14877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

 

 

可爱的团队。从左至右:虞斌、孟妤薰、王景权、谭又吉、潘美儿、归婵娟、刘盾、汪萌萌、沈国丽、喻永祥、陶亦帆(王超霞出差,未参加拍摄)。王江南摄

 

浙江湖州,离德清县城约13公里处,葱茏的金车山,拱卫着一个寂静之所——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人称“麻风村”。

曾有7位大学生分到这里,几年后,全部离开;后来,又有13位中专生奉调而来,走得一个不剩。几十年中,分配来的学生来了走,走了来,队伍始终不稳。

现在,一支以1270后、80后为主的年轻医疗团队,在这寂寞的山坳已坚守10年。来自英国、日本、印度的麻风病专家考察后惊叹:如此偏僻的麻风病院,医护水平竟然这样高!

南丁格尔奖、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职业女性、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浙江省卫生系统“最美天使”十大感动事例……一连串荣誉,为这个年轻团队的坚守作了完满的诠释。

“麻风村”怎样成就出彩的人生?亲爱的读者,不管你现在是憧憬还是犹疑,是闲散还是忙碌,请听下面的故事。

 

美丽的风景。畸残的病患。误入麻风村的游人惊恐而逃。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坚守在这里,涌现出国内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专家和模范

 

    初冬时节,丽日当空。记者从杭州出发,沿杭宁高速到德清口下,横穿德清县城,进入104国道,向南约10公里转入一条小路,车子朝金车山开去。山渐深,绿渐浓,见一村落,林木森森,竹影婆娑,香樟树遮天蔽日,合抱的水杉直钻天际。绿荫深处,几排红瓦黄墙建筑时隐时现,有“中国麻风第一村”之谓的上柏住院部到了。

    浙江省皮防所所长严丽英和党委书记于杭跃已等在这里。当我们盛赞风景优美时,他们苦涩地笑笑。

    的确,金车山麓风景如画,令很多房地产开发商觊觎。因为有麻风村,他们只能遗憾地放弃。

    严丽英告诉记者,前不久,一位杭州市民驱车来此,一路欣赏美景,不觉已进入麻风村,兴正浓时,忽见一群鼻塌眼陷、断手残足的人,不由得惊慌失措,掉头狂奔而去。当得知遇到的是麻风病人时,这位市民更加惊恐,忙打电话询问:“我们车窗开着,会不会被传染?”

    “麻风病人服药一周后,就基本失去其传染性,而且目前驻村休养员是已治愈的麻风畸残养老者,根本不具有传染性。”严丽英说。

    麻风病,伴随人类已有3000多年。麻风病会导致严重的肢体畸残,断手残足,眼盲鼻塌。历史上各国处置麻风病人,有的是驱赶到荒郊野外,有的是放到船上任其漂流,有的甚至火烧、活埋。

    上世纪初,中国有50万麻风病人。新中国成立后,麻风病人得到人道治疗,到2012年,治愈存活者约21万。目前,全国90%的县、市基本消除麻风病,每年新发现麻风病仅1600多例。我国摘掉了“麻风大国”的帽子。

    上柏住院部是我国最早的麻风病院之一,也是浙江省卫生厅直属单位中唯一不在省城的医疗机构。“村”里现有84位老人,其中一二级残疾45人,三四级残疾39人,平均年龄74岁,平均居住时间30年。

    麻风村几乎与外界隔绝,同样被隔绝的还有12位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医疗团队:4位医生、7位护士、1位后勤服务人员,他们中党员5人、团员7人。

    这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他们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其成果被中国科协列为麻风病学科重大成果之一。他们在全国首推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制度,被誉为最具人性化、最具人文关怀的措施。他们还倡导直接和患者肌肤接触,这里因此成为我国麻风歧视及干预理论的发源地……

    海军潜艇部队转业的于杭跃说:“他们的工作,常让我想起自己在潜艇上深海工作时的压力。”

    长期在疾病控制与预防战线工作的“疾控”专家、浙江省卫生厅厅长杨敬说:“婚姻法曾规定,麻风病人不能结婚,他们无家、无亲人,是真正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医护服务和生活环境,对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人类尊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政府、社会、公共卫生机构的职责所在。而政府的职责是由这些年轻人来完成的。我深深感谢这些年轻人。”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张国成评价:这是一个十分优秀的青年团队,在如此艰苦的条件和有限的资源下,这些年轻人长期坚持为麻风残疾者服务,涌现了在国内和国际上有影响的专家和模范,对国内麻风病防治的发展发挥了学术引领、政策影响和服务榜样的作用。这个团队充满活力,在中国整个麻风防治界也不多见。

 

麻风村远离家庭。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他们做不了孝子慈父好配偶,愧对家人。但他们无愧于患者,无愧于人生!

 

    当夜,我们在麻风村住下。值班医生、住院部主任喻永祥把我们带到一间空病房,熟练地抹桌子、整理床单、打开水、点蚊香。

    个不高,皮肤黝黑,过早谢顶的喻永祥,是麻风村的最高“领导”,大家都叫他“村长”。为接待偶尔来“村”里探视患者的亲友,他经常抹桌铺床。

    麻风村的夜,很宁静。喻永祥说,这里的麻风休养员都是早晨三四点起床,晚上五六点睡觉。

    但是,也有难得的例外。

    20091027日,护士长潘美儿赴京接受第42届“南丁格尔奖”,得知晚上《新闻联播》可能有颁奖新闻,“村民”们一直等在电视机前。

    “阿美!阿美!”当电视上出现潘美儿,当他们的“阿美”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手中接过奖章时,“全村”人欢叫起来。这一刻,有手的鼓起掌来;没手的,用胳膊击打,用脚跺地;还有些坐在轮椅上,躺在床上,兴奋地欢叫……

    “这一夜简直成了麻风村的节日。”喻永祥说。

    说话间,喻永祥手机响了,是他爱人打来的。接罢电话,“村长”脸色凝重起来。

    原来,喻永祥65岁的父亲半年前查出肺癌晚期,生命进入倒计时。他只好把父亲接到家里进行安慰式治疗。

    喻永祥家在农村,1989年考上湖州卫校,因家庭困难,父亲毅然把准备造房子的材料卖掉,使他得以完成学业。现在日子刚好起来,操劳一生的父亲却病倒了。

    那天是喻永祥夜班。下午,他照例给父亲量血压、喂药、吸氧,进行“多索茶碱”静脉注射,他静静地坐在父亲床边,他多想就这样陪着父亲走完已为时不多的最后岁月!

    但是,他要去值班。

    “你……去吧。”父亲嘴上这么说,却紧抓他的手不愿松开。看着父亲无助的目光,他突然悲从中来:父亲为自己操劳一生,临终前,自己连多陪陪父亲都不能!他转身夺门而出,忍不住泪流满面。

    喻永祥说:“我是个不称职的儿子,也是个不称职的丈夫。”

    2011年,当教师的妻子突发神经性耳聋,杭州、上海的大医院都看了,没能治愈。病休一年后,今年9月,妻子只好重返讲台。她已无法听到学生的声音了,怎么传道解惑?

    喻永祥很想帮妻子调换个合适的岗位,但一直未能如愿。

    喻永祥愧对的还有女儿。201010月,上初中的女儿发高烧40多度,喻永祥值班脱不开身,妻子也正好上班。是他的同学背着女儿看病,办理住院手续。接连两个夜班后,他赶到医院。女儿已由高烧转为肺炎住院了。

    他们愧对家人,但他们无愧于患者,无愧于人生!

    “村长”的叙述让我们唏嘘。此时,传来一阵优美的歌声,是谁在歌唱?

 

大年初一。大雪封山。公交车停了,白衣天使踏雪而来。麻风村的“音乐王子”诗意奔涌:“灯光下有你们的身影,风雪中有你们的脚印……”

 

    徐小童,一位60岁的麻风病人。

    “是您用真情的烛光,点燃我们的人生,是您用爱的双手,荡起我们生活的双桨。啊,天使……”徐小童唱的是《天使之歌》。

    令人惊讶的是,这竟是徐小童自己填词作曲创作的歌曲。

    “他可是麻风村里的‘音乐王子’啊!”喻永祥介绍说。

    “像这样的歌曲他已创作了20多首。他还会吹口琴,拉二胡,弹三弦。”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注册
用户名
单位
密码
确认密码

已有账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