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01-04 00:00:00浏览次数:12509来源:云南省健康教育所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作者:秦竹,云南中医学院教授,云南省健康教育协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忌不辨体质:进补前首先需要中医专家进行体质辨识,方可决定是否进补。
中国人分九种体质,不同体质的人进补的药物与食物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药膳进补,也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泻,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不可不辨寒热妄投药膳。
2、忌盲目药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这是件好事,然而,“是药三分毒”。须知,任何药物均不可能替代食物中的所有成分。我国古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过:“以食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讲的就是“食补”为主、“药补”为辅的道理。
3、忌全民皆补:尽管补益药物具有一定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但必须遵循中医“虚者补之”的法则。 “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观念是不科学的。
4、忌猛补暴补:中医进补讲究“细水长流”,小剂量长时间的补益,方能有效。如果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补,会危害人体的肝肾和脾胃功能。
5、忌越贵越补:补益药并非越贵越补。许多人把冬虫夏草之类的补药视为至尊之品,不惜代价服用,完全没有必要,尤其老年群体更应以疗效和价格低廉为滋补原则。
上一篇:饮食养生——秋冬滋补佳品
下一篇:吃大蒜与防癌
已有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