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8-01-10 15:28:47浏览次数:13521来源:云南省健康教育所作者:熊世杰
把获得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给医生,对吗?
我们常说:无病早防,有病早治;有病找医生。这些话无疑是正确的。在上期的内容中,我们也谈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由于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由此,很多人把获得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医生、或者说医务人员的身上。作为病人或其家属,这种愿望是可以理解的。
有的医生在自己的诊室内还悬挂着“妙手回春”、“起死回生”等锦旗,作为自我吹嘘、招揽生意的一种手段。如果说,所有医生确实能够妙手回春、起死回生,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是,遗憾的是,医学科学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属于应用科学的范畴,和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存在着未知的、还未能破解的难题。对于这些难题,不是说医生无能,而是医生也很无奈,因为他们目前还无法破解这些难题!就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而言,一方面说明我们对医学科技的知识普及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就病人及其家属而言,也应该加强医学咨询和医学科普的学习。当然,医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医疗技术和人文素质,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也是重要的因素。
根据全球统计的相关数据,全世界有13000多个疾病的名称,有6000余种治疗疾病的药物,有4000多种治疗疾病的手术操作方法及规范流程。就单纯这3组数字来看,要想当一个称职的大夫,还真是不容易!所以,有的人说,学医比学其他的理科还要难的多,要死记硬背的书本知识太多,要自己动手的操作更是不少。
实际上,对于具体的个人和具体的疾病而言,医生和病人之间存在着什么时候进行治疗、怎样治疗的双向决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医生有医生的决断,病人及其家属也有他们的考量。当然,在这个决策过程中,在急诊病人生死关头的抢分夺秒中,医生是不会被病人或者家属所左右的,因为这是他们的职责和使命担当。然而,在这13000多种疾病中,有些疾病医学科学是没有回天之力的,也就是说依靠当前的医疗技术是没有办法让患者恢复健康的。比如说,遗传性疾病、晚期癌症等,起码在现在是没有办法根治的;还有一些疾病,如果延误了救治的时间,再高明的医生也是没有起死回生之力的,比如心脑血管意外、消化道穿孔、外伤性失血过多等等,都是医学治疗的难题。就连一些常见病的治疗,如果延误治疗时机,也是很难完全康复的,比如带状疱疹、面神经麻痹等等。因此,对于疾病的治疗、治疗后的康复或者个人健康的获得,除了医生的医疗技术、个人素质以外,还有病人的个体情况、时机、环境、条件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某些对医生或者医务人员的无端责怪,应该说是缺乏理性的。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有关肿瘤专家和内分泌专家,曾经对患过高胆固醇血症、甲状腺机能亢进、乳腺癌、肝癌等16种疾病的病人进行过调查。他们从医学、心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病人对疾病治疗的抉择和影响因素。在他们的结论中,强调了健康素养的重要作用,指出健康素养是个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技能,是个人获取、理解、处理健康信息,评价医务人员服务质量的能力。不过,这种能力的拥有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与个体的成长紧密相连,涉及到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环境影响;涉及心理学、行为学等多学科的认知。
因此,对于健康的保持和获得,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可能取决于某一方,不论是健康人、病人或医务人员,都有考量自身的必要。
(熊世杰)
已有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