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2-10-19 00:00:00浏览次数:12852来源: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基础知识篇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1世纪健康的新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1)身体健康。指人体结构完整,体格健壮,各组织、器官功能正常,没有不适感。
(2)心理健康。指智力正常,内心世界丰富、充实、和谐、安宁,情绪安定,有自信心,能适当评价自己,言行协调统一,有充分的安全感等。
(3)社会适应良好。指能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保持良好接触,并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能有效应对日常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健康是上述三个方面的良好和完满状态。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基本心理活动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和人格完整协调),心理活动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一种状态。其基本特征如下:
(1)智力正常。人的智力分为超常、正常和低常三个等级。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2)情绪稳定和愉快。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机体功能协调。如果一个人经常愁眉苦脸、灰心绝望、喜怒无常,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3)思想与行为协调统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思维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4)人际关系融洽。人生活在社会中,要善于与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人的交往活动能反映人的心理健康状态,人与人之间正常的友好交往不仅是维持心理健康的必备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5)适应能力良好。人生活在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大千世界里,一生总会遇到多种环境及变化,因此,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无论现实环境有怎样的变化,都将能够适应。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和生理因素相互影响。当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产生疾病时,另一方面也会受到影响。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身体有病时,会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而当面临重要情境而紧张焦虑时,则会食而无味,胃口大减,失眠,易疲劳。许多研究表明,情绪主宰健康,强烈或持久的负性情绪,如烦恼、忧愁、焦虑、怀疑、恐惧、失望等,最终会导致疾病。
(2)人体的身心健康相互促进。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健康的身体使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奋发向上,行动迅速,思维敏捷,思路清晰,观察敏锐,心胸宽广,兴趣广泛,情绪良好。健康的心理反过来又使人认识到身体健康的可贵,从而正确指导身体锻炼,自觉地调节睡眠、休息与活动的时间比例,使身体各系统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此外,教育学家指出:现代社会成才的因素中,智力因素仅占 20%,其余 80%取决于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就是心理因素。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上一篇:青春期
已有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