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今天是2025年01月12日 星期日

免费注册

热点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卫生新闻宣传  > 热点新闻

健康报让扭曲的薪酬制度回归公平

发布日期:2013-11-27 00:00:00浏览次数:5926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作者: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贯彻三中全会决定深入推进医改系列评论之三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纲领性文件中最受关注的亮点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中,取消以药补医、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举措的新思考、再强调,提示深化医改正在迎来新的契机。

  在深化医改中,广大医务人员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主力军。如何建立起符合医药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真正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是深化医改必须面对的一道考题。

 

  长期以来,我国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被严重低估。由于政府补偿不到位、以药补医机制的推行以及医疗服务价格多年未做调整,我国医务人员薪酬普遍偏低。据统计,2012年,我国城市公立医院、县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职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为7.4万元、4.8万元和3.8万元,其中乡镇卫生院职工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为3.6万元。在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老百姓看病就医需求不断得到释放,并呈现多层次、多样性需求的情况下,广大医务人员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劳动强度在增大,愈加使得他们的付出与实际收入不成比例。今年年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邀请“最美乡村医生”代表在中南海座谈时,村医们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也是收入少、养老没有保障。

 

  很多媒体报道也显示,公立医院医生的薪酬制度设计普遍偏低。即便是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一位刚毕业到岗的住院医师一个月的税前收入也仅有三四千元,而能获得这一岗位的至少是知名院校医学硕士毕业生,此前需要经历七八年的学校教育。据粗略统计,我国公立医院用于人力成本的支出普遍低于总支出的30%,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却高达70%

 

  鉴于学医投入高、时间长、回报低、工作强度大,大量医学院校反应招生难、生源质量下降,使得很多医生和业界学者都发出了“将来谁给我们看病”的嗟叹。与此同时,大处方、滥检查,屡禁不止的红包现象,接连曝出的医药领域商业贿赂案件,却在不断损害医务人员形象,使本已脆弱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可以说,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幕后推手,既有以药补医制度设计的因素,也有现行医务人员薪酬过低的客观因素。事实上,广大医务人员也急切期望拔足以药补医的泥潭,也热切盼望能够通过辛劳付出获得合理公平的回报。

 

  决定医疗服务质量最核心的因素是提供服务的“人”:缺少合格的人才,即使大楼建得再漂亮、设备再先进,基层也难以提供较好的基本医疗服务;如果公立医院需要通过药品收入弥补运转的各种消耗,那么一张合理的处方可能就会成为一种奢望;如果没有合理的薪酬制度吸引优秀人才从医,那么看病难还会以各种方式持续困扰国人。

 

  在这些年医改的实践当中,为了合理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很多地方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探索。通过绩效工资改革,有些省份医务人员的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最高已经提升到70%,有些医院合理拉开了医务人员的收入差距。但是,用计划经济色彩的人事制度来指导市场经济影响下的医疗服务体系的状况如果不被打破,按照传统的事业单位的思路去设计医疗服务行业的薪酬制度,显然难以让扭曲的薪酬制度回归到公平合理的状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经进行了一系列资源价格改革,目的就是要理顺长期扭曲的价格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供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是社会民生领域的重要资源,要实现让医务人员获得更满意的收入、让老百姓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鼓励社会办医,允许医师多点执业等医改举措真正落地,需要各地政府、各职能部门在医务人员薪酬设计这个矛盾集中点上,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市场规律。(来源:《健康报》20131127 01版)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 2013.11.27 转载)

分享到: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注册
用户名
单位
密码
确认密码

已有账号?登录

云南省健康教育所账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